活动地点: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陈列馆,巴渝民俗村
活动目的:为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缅怀先烈们的 遗志,为庆祝我们党95周年的生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实践队远赴成都,重庆。通过参观走访红色旅游点进行爱国教育的学习,以及参观蜀绣,巴渝文化等丰富本专业的课外延伸课程。
活动时间:活动调查时间历时5天(2016年7月9日至2016年7月4日)。
正文:
2016年7月9日凌晨,服装系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坐上了南去成都的火车,开始了为期七天的以“铭记红色历史,青春光明行”
为主题的2016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第一站,志愿者们去了位于成都的蜀锦织绣博物馆,拜访了中国织锦工艺大师——曹代武大师,同时他也是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
走到机器旁边,听着曹师傅跟志愿者们讲起关于蜀锦的一些知识。
蜀锦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2006年,蜀锦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是蜀锦工艺的传承单位。而曹师傅惋惜的说,目前真正会织蜀锦的,只有不到十个人,织蜀锦的织机,也只有目前博物馆五台机器可以真正的使用。然而,织锦机器,要全部依靠纯手工,机器上没有一个螺丝,完全传统的工艺。而这种织机,必须两个人完美的配合,一个织,一个控制纹样。就是这样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才能造就独一无二的蜀锦。曹师傅还告诉志愿者们,学习织锦的,最开始可能还有很多,可是,当时间一长,重复的动作便让很多人放弃了。我们所缺的,是真正热爱织锦的人。织锦固然美丽,然而织出来的蜀锦,一天按八小时的工作量算,一天也只能织出七八厘米。稀有,精致,致匠心。
观看蜀锦和蜀绣的时候,不免想到我们所学的专业,我们所学习的是现代时尚,是拥有节奏感。而蜀锦蜀绣之类的机器无法替代,时间的流逝与沉积使它充满独特的魅力。我们在感受学习现代时尚的同时,更是应该继承与发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历史的沉淀,让我们的设计更加具有韵味。
拜访完了曹代武大师后,志愿者们前往了四川博物院。
馆里丰富的工艺品,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服饰比比皆是。正巧罗马尼亚珍宝也在四川博物院展出,志愿者们不仅参观到了蜀地的丰富文化,同时还看到了欧洲精美的服饰。
四川民族博物展区,展出的是各个民族的服饰以及生活用具。四川是个多民族的地区,有羌族,回族等。
其中,最让我们惊艳的罗马尼亚珍宝馆里面的一件藏品。无袖的外套衫。绣法精美,丝丝密密,令志愿者们驻足观看了好久。
古代服饰的精美不亚于现代服饰,设计感更加有韵味,充满宫廷风。
罗马尼亚珍宝馆里的首饰,也是与中国传统首饰有个截然不用的风格。中国是静谧的美,而古典欧洲的美,是造型的美,神韵的美。
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我们的志愿者们也是收获颇多。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锦,以及蜀地的蜀绣,四川的民俗服饰,罗马尼亚的服饰与首饰。所看到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平常所接触不到的。除了丰富眼界,志愿者们更是为曹师傅的一句话而觉得惋惜“...最可惜的就是几年过后,当你再来我们这里看蜀锦的时候,发现织机再也不用了因为没人会织了,你们会给别人说‘我们前几年看过师傅在织’而以后人们在看到的蜀锦,都只是机器织出来的...”。
传统,便要传承,除了自己了解,我们还应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让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生生不息。
社会实践队的下一站——重庆。
重庆是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这座城市的红色文化非常浓郁,踏足这片土地,您不能不想到江姐、叶挺、张学良,还有在我们的小学课本里让我们敬佩不已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他们的英勇事迹无不在我们眼前一一浮现。
这一站,志愿者们首先去了渣滓洞,顺着长长的人流,志愿者们走进了渣滓洞。渣滓洞——罗世文、江竹筠(江姐)等烈士即被关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对200多在押人员进行屠杀,仅15人逃脱。
在渣滓洞大门外的平房里,志愿者们看了一百多位烈士的照片,
简单的生平事迹介绍。照片上的烈士们一个气宇轩昂,都很年轻,三十岁以上的很少,大都二十几岁,他们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经受住了种种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为党、为人民、为革命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至年轻的生命。
古承铄烈士的《宣誓》浅近易懂,真性真情。其中有这么几句:我宣誓,爱那些穷苦的,流浪的、无家可归的,衣单被薄的人民。恨那些贪馋的,骄横的、压榨人民的,杀戮真理的强盗。
何敬平烈士的《把牢底坐穿》表现出来的昂扬斗志和牺牲精神。其中两句: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
年轻的岁月,先烈们却奉献出了生命
参观完了渣滓洞。想起了江姐(江竹筠)针对丈夫彭永梧被敌人抓到并被残忍杀害后自己也可能被捕的状况,写给她堂兄的托孤信,信中的一句话掷地有声:“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里死去,死人可以在活人的心中活着”。历史已经翻到了2016年,但英烈们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们七十多年前的心声我们要一直传下去。
随后,志愿者们来到了白公馆
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被囚禁于此。
1949年9月6日,刚刚9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和他的爸爸、妈妈同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重庆戴公祠。后来小萝卜头宋振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他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参观完渣滓洞和白公馆之后,志愿者们的心情很是沉重,想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付出的生命与鲜血,感慨万千,我们要铭记历史,时刻谨记革命先烈们的志愿,勿忘国耻努力的振兴国家。
重庆依旧火辣天气,无法形容的热让每一寸皮肤都逼近融化,难以表达的闷让每一口呼吸都力有不逮,经过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第三站——红岩魂陈列馆
红岩魂陈列馆建成于1963年,上下分为两层。原址为“中美合作所”阅兵台。其名称在建馆之初为“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99年陈列馆改名为“红岩魂陈列馆”。陈列展览名称也由原“歌乐忠魂 世代英华——中美合作所暨军统集中营史实展览》更名为《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事迹展览》。
为英雄们致敬!!!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在特殊的战场上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诗篇!!!
烈士们的遗物,存留下的手信字里行间流露出那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但也体现出他们坚不可摧的信念。
红岩革命纪念馆中记录了以周恩来为中共代表,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吴玉章、林伯渠等同志在红岩村设办的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点滴。
馆内珍藏了大量文物原件、照片及资料,最直接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
红岩是一座历史的丰碑!红颜是一部光辉的历史!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为祖国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历史概括;红岩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理想、坚定信念、浩然正气、不朽人格的真实记录!
不知不觉,我系在重庆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在我们感受红色历史,见闻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的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一下重庆浓厚的民俗文化吧,所以志愿者们紧接着来到了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
什么是民俗?
所谓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四大部分,而馆里着重展示了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
清朝时期的床,工匠用他灵巧的双手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图案,不同的图案拥有不同的寓意,而且从图中能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床有多层,美轮美奂,让人不禁赞不绝口。可见巴渝古人不仅仅工艺精湛,设计思路独特,而且还很会享受生活。
房间的整体搭配都很舒服和实用。家具上的花纹精美生动,值得志愿者们学习。古人的手工艺的精湛程度令人惊叹。
这是巴渝人民进行农业,手工业生产时用的各种工具从属于物质民俗中的生产民俗范畴。工具种类繁多,功能多样充分体现了巴渝劳动人民的大智慧。
川剧也是民俗博物馆的一大特色,川剧不止是在四川才有,除了四川,还分布于云南,贵州和湖北省的部分地区,是中国西南部影响最大的地方剧种。拥有《黄袍记》,《九龙柱》等传统剧目和创作剧目六千余个,显示出川剧雄厚的文化底蕴。是巴渝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志愿者们通过参观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既观赏到诸多反应传统生产,生活及其他民俗文物,又亲身感受到各种传统民俗活动,领略了丰富多彩的巴渝民俗风情,可谓不虚此行。
我们参观完以后感触颇深,虽然很多民俗与民俗用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已经逐步演变为一种历史符号,因为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回忆,承载着人们浓浓的怀旧情结。
为期七天的三下乡的活动结束了。
志愿者们参观走访了多个地方,从红色教育,到本专业的周边课程的拓展,志愿者们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从革命先烈的光荣历史到岌岌可危的传统的手工艺。走访的地方和时间跨度带我们跳跃性的了解了巴渝地区的红色文化及传统文化。为我们的知识拓展和心灵建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老一辈的革命事迹,宣传工匠精神的手工艺,是作为一个党员,一个设计师应该有的责任。
总结感想:五天的实践活动结束了。我们所了解到的工匠精神与红军 精神都深受感动。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社会心浮气躁,人们也不在是耿直,精神世界变得空虚。大学生不再是只追求学习上进,而是变得颓废低迷。公司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是应该学习工匠精神和红军精神,结合我们所学的专业,更是应该将两种精神结合起来更加稳步向前。我们所剪的每一版,缝的每一根线,踩的每一下缝纫机都是从古至今服装发展所留下的最优秀的东西。每一次手工,都是对从前优秀手工艺人的敬仰。我们做作品时,减少浮躁,时刻记住“保证完成任务”,“没有胜利,就没有一切”等红军精神的精髓。我们的每一门课的每一小组,都是一个团队,这是团队取得生存权和发展权最根本的保证。明确的目标是胜利的前提,只有持续不断地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红军总是以胜利为目标而坚决执行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所要学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
总结思考:
红色教育与时装教育
——红色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红色革命精神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负面效应以及各种不良的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给大学生思想上以误导,很难专心投入与自身的专业中去。
日益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让我们更多更全面的见识和了解到国外的服装文化和时装潮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产生偏见甚至排斥,过于浮躁的去看待问题,包括现在能把中国元素更好地运用到服装上的设计师太少,导致中国元素很难在我们心中扎根,对自己的文化自信还不够。回头看看革命年代的革命人士,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能否胜利,但他们有那份自信,坚持不懈,敢于突破,一步一步迈向胜利。而如今我们就是缺乏红色精神去对待周遭的一切,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事,用心专研所学的专业,其实问题不在是否运用中国元素上,而是我们缺乏匠人精神。端正态度,开放思维,脚踏实地的去学习去创造,就像三本耀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有价值的。
在整个时装教育系统里,爱国主义教育依然在课程规划中占用重要位置,部分原因在于中国的教育体系依旧由政府主导。举例而言:在最后的毕业秀上,通常会要求学生的设计主题要与类似“中国梦”“传统地域文化”等题材有关。尽管这些课程注重个人成就、原创的美学观念及创意天分,但中国院校依然希望发掘和培养出中国顶尖的设计师,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在全球带来影响。